(通讯员 刘俐琳)10月31日晚,以“自然与文化的纠缠——以中国古代绘画为例”主题的研究生学术年会betway必威西汉姆联官网分会场专题报告会在南校区信远二区106举办。本次报告会有幸邀请到清华大学社科学院科技与社会研究所所长吴彤教授。吴老师不仅在科技哲学领域成果丰硕,而且在古代绘画上也有深入的研究。报告会由betway必威西汉姆联官网哲学系副主任陈志伟主持。
本次报告会分为导论、从六个方面阐述山水中自然与文化的关系、小结三个部分,主要阐述了在我国山水画中体现的天人合一的独特的自然与人文关系。在导论部分,吴老师指出,我国的山水画不同于一般的风景画,在创作之初就体现了精神与自然的合一性,中国山水表达的自然观,是以自然物之工具性操作而回到自然本身的存在。他特别强调了中国山水画之于西方山水画的不同之处,中国山水画不仅排除了神话和一神论的宗教的题材,发展出纯粹以自然看自然的方式,而且从根本上排除了西方本体与现象的割裂,采用了“属人”的方式。也即是说,在中国山水画中的人,本身就具有自然性,只要提出人的观念,就带有自然中的人的性质。由此,中国古代自然观体现出三元性的特点,“天地人”相通的文化特质,在此基础上的知识分子是“通人”,学科分类并不明显。相通必然带来更广大的视野,吴彤教授提出“中国山水画提倡的是大视野”的观点。他说,与今日提倡的大数据类似,中国山水画是一种从有限可视的情景中,向那片景色成为可能的全自然的宇宙靠近,进行寻访和想象。
随后,他指出中国山水画研究在人文领域和科技哲学领域都有重要的意义。在具体内容部分,吴老师分成六点一一论述。以写意为目的,皴法为方式将中国山水画中的天人关系串联起来,每一点都有大量的实例山水画为证。中国山水画有其固定的程式母题,但是对灵感的自发性的要求也在艺术传统中独树一帜,概念化“习得语会”后是自由的无限时空;“形、意、理”在水墨与阴阳的抽象中表达的淋漓尽致。在讲到第三点:“绘画与人”时,吴老师与在场师生积极互动,在山水之间寻找人迹,现场气氛活跃愉快。吴彤老师在说到绘画中“山”、“水”和“山一段水一段”这三者的区别时,特地拿出了珍藏的《鹊华秋色图》仿本和《富春山居图》仿本,讲述了这两幅图背后的故事,生动有趣,现场气氛达到高潮。紧接着,吴老师又在“同一题材反复出现”“透视关系与时空转换”“意境与内外”这三点中阐述了中国山水绘画的独到之处。在讲到《清明上河图》时,通过对树木形态和人物服饰的研究,提出了“中国山水画是在时间过程中展开的”的新颖观点,发人深思。
吴彤教授在总结中指出,中国文人在画中借景发心,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观点,人融入自然,并以现代“美丽中国”的生态理念为例,进一步阐发了从中国传统山水画中表现出来的自然与文化,自然与人的关系。最后,吴老师对同学们在提问环节中提出的问题做了详细的解答,报告会在掌声中圆满结束。